朝作轻寒暮作阴,愁中不觉已春深。
出自清朝屈大均的《壬戌清明作(朝作轻寒暮作阴)》- 原文赏析:
【壬戌清明作】
朝作轻寒暮作阴,愁中不觉已春深。
落花有泪因风雨,啼鸟无情自古今。
故国山河徒梦寐,中华人物又销沉。
龙蛇四海归无所,寒食年年怆客心。
- 拼音解读:
【rén xū qīng míng zuò 】
cháo zuò qīng hán mù zuò yīn ,chóu zhōng bú jiào yǐ chūn shēn 。
luò huā yǒu lèi yīn fēng yǔ ,tí niǎo wú qíng zì gǔ jīn 。
gù guó shān hé tú mèng mèi ,zhōng huá rén wù yòu xiāo chén 。
lóng shé sì hǎi guī wú suǒ ,hán shí nián nián chuàng kè xīn 。
※提示:拼音为程序生成,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。朝作轻寒暮作阴,愁中不觉已春深。赏析
首联写环境氛围,暗示斗争的情况和自己的心情。早晨飘飞的轻云到了傍晚就阴沉沉的了,在忧愁中的人全然不觉时间已进入了暮春。前句既是写的实际的天气,又是写的内心的感触:清的力量渐渐渗透已把天下遮掩。环境描写,有渲染气氛的作用。后句,点出一个“愁”字,流露郁懑和时光逝去的失落之情。颔联用双关语对比地写眼前的现实。“有泪”,形容花上的露珠。作者用垂泪的“落花”比喻受打击的抗清志士,得意的“啼鸟”来比喻卖力为……详情朝作轻寒暮作阴,愁中不觉已春深。创作背景
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,标志着凋零的严冬过去,煦暖的春天来临。人们在这一天踏青、扫墓、上坟,是祭奠和怀念亲人、朋友、同志的一个日子。这天人人都要戴柳,家家户户门口插柳枝;并禁绝烟火,所以又称“寒食”。历代的文人墨客也留下了许多关于清明的诗词。如杜牧的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”,韩翃的“春城无处不飞花,寒食东风御柳斜”,宋之问的“故园肠断处,日夜柳条新”,张继的“试上吴门窥郡郭,清……详情朝作轻寒暮作阴,愁中不觉已春深。阅读答案
⑴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?突出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?(3分)⑵本诗的颔联和尾联表现出怎样的语言风格?请任选一联简要赏析。(4分)【参考答案】本题考查考生赏析作品思想内容、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;能力层级D。(1)主要抒发了作者反清无望的幽愤和悲怆。(2分)融情于景(或:比喻、对比)(1分)(2)含蓄委婉(或:深沉蕴藉)。(2分)颔联:作者用垂泪的“落花”比喻受打击的抗清志士,用得意的“啼鸟”来……详情
相关翻译
相关赏析
作者介绍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(或整理自网络),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转载请注明:原文链接 | https://czt86.com/juzi/5801.html